在诸子百家,我们最不应该忽略但又确实忽视的一个人,就是管仲。 纵观历史管理人物,我们发现向管仲这样把理想用管理学智慧完美实现的,少之又少。如果说孔子的最大价值在于文化价值,老子的最大价值在于哲学价值,韩非子的最大价值在于法学价值,孙子的最大价值在于军事价值,那么管仲的最大价值应该在于管理学价值。
可以这样说,读了《管子》,你会发现那是一部完整的工商管理学教程。从使命、愿景、战略、组织架构、流程、制度、用人、考核、激励、领导力、执行力等等,几乎目前管理教程里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管子都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并且都做过发人深省的论述。管仲还是理财及统计的专家,至今一些理财手段及思想还在沿用。管仲还是盐铁专卖的鼻祖,他的治国管理理念要高度有高度,要细节有细节,而且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齐国及齐桓公称霸,与管子的管理实践是分不开的。研究美国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发现美国目前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几乎都是管子在两千七百年前实践都已实践过的。那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管仲是一个什么的人物,他的管理智慧到底有高明之处。
一、管仲其人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也就是后来得齐桓公,齐桓公一上台即公元前685年,就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文明保护者”和“华夏第一相”。
二、管鲍之交
我们知道的非常有名的成语管鲍之交,就是讲管仲的。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齐襄公被手下将士杀死,他的弟弟公孙无知被立为齐王。没几个月,公孙无知又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继承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回国。
当时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军事,而管仲是公子纠的军师,管仲提醒公子纠说:“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抢先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于是,管仲先带一队快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大将曹沫带另一队人马赶往齐国。
管仲带着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正碰上鲍叔牙从莒国带了一队人马,护送着公子小白而来。
管仲上前拦住去路,问道:“敢问公子要去哪里?”公子小白回答说:“我回国办丧事去啊!”管仲撒谎说:“您的哥哥公子纠已回到齐国操办此事了!”
鲍叔牙喝斥管仲:“如果公子纠真的回到齐国,你干嘛还带人来拦截我的主公呢?”命令部队火速前进。
管仲见状,搭弓取箭,朝公子小白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带着人马飞逃而去。
没想到,管仲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没伤到人,公子小白是装死。这个公子小白,史称齐桓公,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
管仲自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回到公子纠身边,与曹沫一起护送公子纠继续向齐国进发。到齐鲁边界时,齐国使者拦住了他们的车马,说:“齐国新君公子小白已登基,请你们离开齐国。”
管仲一听,才知自己没把事情办好。他杀了齐国使者,公子纠命令大将曹沫攻打齐国,结果大败,公子纠和管仲又逃回了鲁国。
公子小白命鲍叔牙领兵30万攻打鲁国,鲁国连连败北,鲁庄公派人与齐国讲和。公子纠与齐桓公本是一母同胞,齐桓公不便亲自杀掉公子纠,就请鲁国代为执行。公子纠的辅臣管仲和召忽是齐桓公的仇人,要带回齐国处置。鲁国于是杀掉了公子纠,将管仲、召忽二人交给鲍叔牙。召忽不愿返齐受罪,自杀身亡。管仲作为囚犯随鲍叔牙返齐。
到达齐鲁边境时,鲍叔牙放了管仲。回国后,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仲乃天下奇才,您不可不得,我可以助您治理齐国,然而管仲可助您称霸天下。”齐桓公不计前仇,亲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为相国,从此齐国走上了称霸之路。
在《史记》中记载,原来鲍叔牙与管仲是老乡也是发小,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齐国人,两人少年时就是好朋友。鲍叔牙很赏识管仲的才学,也很了解他的所作所为。两人曾经一同做买卖,他们在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得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贫困,从来不因他多得了钱而说他贪心。管仲曾替鲍叔牙办过几件事,可是事情没办好,反而弄得更糟糕,鲍叔牙也并不认为管仲无能,因为他知道事情总有不顺利的时候。管仲曾三次当官,三次都被罢了官,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没有才干,因为鲍叔牙知道他是没遇到赏识他的人,没有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管仲曾经三次参加作战,每次都逃跑了,鲍叔牙也不认为他胆小怕死,因为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人要奉养。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如此深透,所以管仲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啊。桓公三年,桓公因不听管仲规谏而举兵伐宋,结果败北而归,于是管仲要在国内加强军备。管仲说:“不这样的话,齐国就危险了!”鲍叔牙亦谏曰:“公必用夷吾之言!”在关键时刻,鲍叔牙支持了管仲。
桓公五年,宋伐齐,桓公欲举兵救杞伐宋,管仲不同意这样做。当桓公征求鲍叔牙意见时,他毫不含煳地说:“君行夷吾之言!”鲍叔牙再次支持了管仲。管鲍总是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在人生的旅途上,携手而行。这就是管鲍之交的成语来历,我们从管鲍之交中得到启示:管鲍之交”一直被誉为交友的最高境界,成为被历代传诵的佳话。可见真正的朋友与同事应当患难与共,在工作及生活中要做到不计较个人私利,要有宽以待人的胸怀,有至真至诚、甘愿吃亏的精神;在同事有某种过失或对不住自己时,不恶意相讽,而善意相讳,同时又不为小人谗言而左右;能像管仲那样,在公事国事上尽职尽责,在原则问题上不以恩报德,不私其友,刚正不阿;如果互相之间都能够情同管鲍,多一些理解,多一点真诚,这一点对于我们当今在组织中的领导干部更加重要。能像管仲那样,在公事国事上尽职尽责,在原则问题上不以恩报德,不私其友,刚正不阿。

段俊平先生为中国铁建青岛蓝色硅谷城轨公司讲授国学管理课程

段俊平 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管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硕士、京麓书院创始人、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民建北京海淀文化委主任、曾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倡导将东方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管理”新儒学应用理论,深受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高度认可。在国内外300多种学术期刊和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其中多篇文章被选为议论文范文,入选中小学选修课本及中考试题。著作《企业幸福力》、《传承的力量》、《大道行简》、《中国管理往事》、《从卓越到中庸》等中国化管理专著,多次成为年度畅销管理类图书,影响深远。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