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爱维 > 新闻观点
新闻观点

儒家智慧—中庸之道管理智慧(五)

一、中庸之道管理智慧做到三个平衡。

1、企业盈利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应该承担两个重要的负责,一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责任,二是为社会创造效益的责任,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企业的首要责任是把企业做大、做强、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是根本,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履行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如加强员工福利、加强环境保护,与政府、与其他企业处理好关系共同发展,共享利益等等。如果一个企业只顾自己的发展而不顾及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发展一定是要进入一个“死胡同”的,因为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整体发展的。

2、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平衡

个体发展与团队合作是一个共赢的模式,企业是由个体的员工组成的,个体的能力、知识、水平等本身具有个体差异性、个体独有性等特点,如何把多个个体组合成一个团队工作,这其中就会有许多艺术和方法。事实上,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核心是依靠团队建设,把中庸之道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有利于团队建设,从而可以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团队。高效团队的标志是平衡和团结。“家和万事兴”,就是用来描写一支高效的团队的。

3、快速发展与稳健发展的平衡

现代企业面临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大家都在逆水中行舟,不进者退。但是过于快速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文化的沉积问题、中层干部的培养问题、产品线的扩张与质量保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管理者在“快速发展”与“稳健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拿捏”中求得平衡。

二、中庸管理的五个和谐

中庸之道管理思想中与各方面的和谐和平衡是其思想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庸之道最高境界是太和,这也是故宫的正殿叫太和殿的缘故。太和就是一个大和谐概念,达到大和谐就是中庸管理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管理永远是向太和的境界不断靠近。企业家要做到管理的大和谐即太和之道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和谐。

第一,企业一定要与势、与政和。势是指企业全局发展和运动的趋向以及由这个趋向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就是所谓的形势。管理者此时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一定要趁势而上,作为一名管理者,基本功之一便是这种审度的能力。政,就是国家的政令和法规,企业一定要守法经营,这是企业“和”的根本。

第二,企业发展一定要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吻合。中国化的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义利统一的和为贵,是一个复合的价值系统。有时因为管理行为偏离了道义,企业盈利不“取之有道”,企业也没有生命力。履行责任,坚守道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企业发展一定要与自然和。中国化管理讲求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违背客观规律,破坏与自然的和谐必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这是对上面提到的企业管理者具备敬畏之心的进一步警示与发扬。

第四,企业管理一定与人和。中国化管理中人际关系的管理很重要。“与人和”是和谐管理目标的聚焦点。与人和包括员工与员工,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与企业有关的人的和谐。

第五、企业家还要与己和。如果企业家与人和是外功,那么企业家还必须要内明。内明就是企业家要与己和。与己和对于企业家很重要。作为一名管理者,虽然事节业上很成功,但自己往往感到心累,这便是“内明”不足的征兆。

段俊平先生在“民建内蒙古区委2017骨干会员培训​班”授课

段俊平  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管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硕士、京麓书院创始人、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民建北京海淀文化委主任、曾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倡导将东方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管理”新儒学应用理论,深受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高度认可。在国内外300多种学术期刊和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其中多篇文章被选为议论文范文,入选中小学选修课本及中考试题。著作《企业幸福力》、《传承的力量》、《大道行简》、《中国管理往事》、《从卓越到中庸》等中国化管理专著,多次成为年度畅销管理类图书,影响深远。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