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卓越走向中庸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的管理方式不同,中西方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在中国文化的情景下,企业在追求卓越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理念为本。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卓越,否则盲目的无原则的追求卓越,可能会使企业野蛮增长,最终会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做到卓越,反而使企业走向了衰败。恒大及海航集团就是例证。
西方的卓越管理虽然在领导力等许多方面与中国的中庸管理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毕竟卓越管理是在西方文化下所产生的管理文化,其许多理论其实是带有强力的逐利色彩的。它体现的许多内容管理思想其实与中国及中国企业不太相符合。卓越管理从字面上理解也与中国传统哲学相违背。中国哲学主要是讲:“一阴一阳谓之道”,任何事情都要讲平衡,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其本质发展规律,过犹而不及。我们前面讲的日本的法师宾馆之所以能延续一千多年,主要是杜绝了所谓的追求卓越,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考虑到了与社会及自然相和谐,在企业规模及盈利上并没有达到卓越,但寿命是最长的,一个企业你看选择什么,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还是二者兼顾。很显然二者兼顾是最好的。二者兼顾其实就是中庸管理理念。所以我们倡导中庸管理,我们并不是反对企业走向卓越,但是如果一味的去追求卓越,可能会使企业寿命大大缩短,古今中外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我们可以把卓越理解成所谓最好,我追求最好难道不对吗?但是什么样的企业最好?是最大?最挣钱?还是最暴利?还是最受人尊敬?还是最长寿?这个答案很难界定。在西方管理学中,卓越管理当然是指企业利润最大化。我们知道西方管理思想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功利主义,造成人伦情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淡薄、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类陷入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所以这样的卓越管理其实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中国情景下,我们应该把过去崇尚西方的所谓“卓越管理”加以扬弃,在学习其精华的同时,应该以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相吻合的中庸管理所替代,我们现在倡导的碳达峰及碳中和其实就是中庸管理理念中与自然和的理念的体现。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所以我们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治理理念也要与之相适应,我们更应该注重企业、社会及自然的和谐,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盲目扩张,不要追求所谓的卓越,海航重组及蚂蚁金服终止IPO,就是所谓的追求卓越最好的教材,为了追求卓越,中国企业太注重速度,因为速度,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为速度,我们也承受了太多的伤害和教训,为了速度我们甚至违背自然规律,给西瓜打吹生素,给羊打生长激素,结果我们的食品成了速度药品的试验田,因为速度,我们的中国企业不是持久以恒的锻炼体魄,而是急功近利的大都跟风模仿,结果看似庞然大物,其实是巨型肥胖症。因为我们的企业以前遇上了改革开放的最好时候,因为我们的企业遇上了前些年世界经济的强势复苏,因为我们的企业遇到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因为我们的企业分享了本身属于全民的资源,因为太多的行政手段和非市场化的行为,因为我们的企业以前遇上了很多很多的机遇,时势造英雄,因为太多的偶然,我们的企业才发展到今天,可是我们靠创新,我们靠管理,我们靠科技变革发展的企业却凤毛麟角,在世界经济出现低迷和中国经济出现反复的今天,这样的肥胖企业如果要想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的企业在过去发展的速度的确很快,但是效率却非常低。慢的效率和缺乏创新力使我们的企业的看似卓越,其实是肥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卓越。
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经济必将步入一个增速逐渐趋缓与结构加快调整的过程。中国企业加快变革和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中国企业必须经历的一场质的革命, 管理学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经指出:“未来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产品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这里的商业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对市场的选择,而是对科技、创意、管理和企业文化四位一体的整合系统的选择。如何达到这四者的平衡,这就是中庸管理理念的核心所在。管理及发展理念的改变对于中国企业及企业家来说,现在变得更加重要,我们通过四十多年的管理实践,应该对我们的管理及发展理念有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西方的追求卓越的管理理论是否完全适合我们,如何找到一条与我们新时代发展相吻合的管理及发展模式及理论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管理理论及企业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个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仅要有优秀的企业,还要有优秀的管理理论,我们要为世界管理学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因为东方哲学智慧是人类灿烂的文明的一部分,我们一定要实践于企业这一特定的组织,当世界各国企业家争相谈论和学习中国化管理智慧时,中国企业肯定是全球化和世界化的公司楷模。
中国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管理路径与管理哲学,中国企业一定要有中庸思维下的中庸管理实践,追求卓越一定要以中庸为本。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世界产业格局在以惊人的速度革新和经济动荡中,正是中国企业捕捉并把握未来的创新驱动力的最好时候,从西方的所谓“卓越管理”走向中国文化精髓“中庸管理”势在必行。

段俊平先生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讲授国学管理课程

段俊平 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管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硕士、京麓书院创始人、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民建北京海淀文化委主任、曾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倡导将东方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管理”新儒学应用理论,深受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高度认可。在国内外300多种学术期刊和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其中多篇文章被选为议论文范文,入选中小学选修课本及中考试题。著作《企业幸福力》、《传承的力量》、《大道行简》、《中国管理往事》、《从卓越到中庸》等中国化管理专著,多次成为年度畅销管理类图书,影响深远。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